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应加强自身的道德规范
2003-10-22 21:34:15
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应加强自身的道德规范
  2004-5-3  中学体育网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 张虎 檀怀霞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在平时的职业劳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着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风貌。而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是贯穿此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而这主要看一个教师的道德素养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许多出色的教育家,但也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少庸师。他们在处理与学生关系时,常常违反教师的道德规范,比如有把情绪带到课堂上的;有对学生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有处理学生事情不公正的;师生恋等。下面具体来谈一谈上述几个问题。
第一、把情绪带进课堂:由于家庭、社会、或学校的原因,导致教师情绪苦闷、焦虑、急躁,在教学中把它带入到课堂上来。有这样一位班主任,在一节自习课上,喝得醉汹汹进入教室,先在讲台前大发脾气,见没有人敢说话,接着借着酒气,走近学生,连续打了好几个学生,嘴上还不停地问,你们现在学习成绩下降了,是不是怪我给你排的位置不满……大家都被他搞得莫名其妙。后来知道他昨晚与其妻吵架,被其妻痛打出门,今天借酒浇愁借学生泄气。这个结果还好,因为没有学生说一句话和“反抗”。但有时候,有的学生并不给教师面子,下面再举一例:一女生在思想政治课上打游戏机,教师发现后便喊该生回答问题,不料该生居然回答出来了,看来没有难住她,接着便向该生索要游戏机,该生说没有,教师便叫她到门外站着,该生站着不动,这位老师来火了,“敢和我对着干”,并顺手一推,这女生正好转身,被推中胸部,该生又哭又叫,大喊老师“非礼”。搞得课堂乱作一团,其他老师劝说也没用,非拉这位老师见校长不可,结果是老师向该生赔礼道歉。不过,从此他再也没有来上这个班的政治课。如果老师在教育活动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就不会出现这类现象。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老师要善于控制情绪,不能带着情绪上课。有些事可以放在课后谈一谈,或进行冷处理,不必大动肝火。那如何控制自己情绪呢?我认为一、最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对学生无私的奉献的精神,宽容的心;二、要掌握自我情绪调节方法,如:1、意识调节法。作为一名老师必须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意识,时刻想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应具有的修养;2、语言调节法。借助语言暗示,控制自己的情绪;3、注意转移法,先把问题放下,等到自己或双方冷静后再作处理;4、自我安慰法,遇到挫折和不幸,要想到事情原来可能会更糟;5、自我发泄法,与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的人交朋友,向亲朋好友倾诉烦恼,会顿觉舒畅;6、升华转化法,把消极情绪转化为具有价值的行动。(德国伟大诗人哥德在青年恋爱时曾失恋,痛不欲生,最后终于想通,化痛苦为力量,把破灭的爱情作为素材写成了震撼欧洲的文学名著。)热爱工作,工作可以使人忘却烦恼,给人带来欢乐。
第二、教师不尽职,对学生漠不关心、不负责。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学生采取放任态度,只管上自己的课。这种心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领导或上级不满或对教师职业认识不够所产生的。认为自己工作干好、干坏还不都是一个样,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大材小用了,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例如有一位物理教师,以前工作非常认真,且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县中决定把他借调上去,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上调成功,留在原校继续带物理课,从此他在教学中一改常态,话语非常少,笑容更是没有了,上完自己的课就走了。并且经常请假,很少辅导,学生就是上课时提出的疑问,他的解答也只有只言片语。甚至只留下一句话,“这种问题,自己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www.zxty.net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