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带“三小件”
2003-10-22 21:28:39
学生自带“三小件”
2004-2-19 中学体育网
课题题目:学生自带“三小件”
课题的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无疑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的极好的契机,并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体育于保健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更需要进行经常的、全面的体育锻炼。
我校安排三、四、五、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要求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一、二年级每周两节体育课,不参加体育达标。由于学校硬件设备的不齐全,和学生人数较多。在体育课上学生得不到充足到锻炼,所以动作技术的掌握过程显然太慢,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上的内容。影响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但是课外活动的开展却依旧很活跃,学生参加人数特别多,大约占总人数的86%,认为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1)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很灵活(学生自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
(2)所有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都是可以的,不取决于他们身体训练的水平;
(3)活动的多样性;
(4)课外体育活动的个别针对性;
(5)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学生携带了自己的小器材。
正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普及全民健身计划,进入改革开放高潮的今天,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共同目标,毋庸置疑,学校体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那么学校体育该如何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开展工作,这以成为我们共同要研究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中心是如何能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学校体育制度要不断地改革和大胆地创新,每个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拿出确实可行的措施。“小学生自备小型器材”成为我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实验的目标
作为一项学校性实验,最终要达到两个目标:
一是在教学实践上,要让95%以上的常态学生在通过“三小件”活动,能够学好使用三小件的方法、技术、技巧。从而创造一个人人都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育兴趣,自觉地参加《体育与保健》考试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活动的测验,达到合格标准或优秀程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差生的转化、中等生的优化和优生的发展,在立题时的水平上,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在教学思想上,要学生懂得“三小件”活动的开展意义,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活动的开展不仅要解决教学上的困难,而更应该注重于学生思想上的培养。使他们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竞争的意识,促进个性的发展。
三、 实验原则
1、主体参与性原则。
意志不能强加于人,因此在推广小型器材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意愿。要根据学生好动特点,从动员学生自主参与运动出发,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2、团结互助性原则。
小型器材活动的开展,要依靠班集体特殊性,有组织纪律的良好氛围的班集体,能体现团结互助性,使活动更好的开展,体现更深更广的活动意义。
四、实施课题方法和途径
(一)选准自备器材
小型器材很多,要学生带什么器材呢?带几件?我们认为自备器材不易过多,要求不易过高,以求实用为主,一般备一至三件为易。 根据儿童身心特点、锻炼效果,并结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项目、《小学生体育与保健》教学、考试内容要求和我校场地设施以及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目前在发动学生自备小型体育器材上分“必备”、 “倡导”和“奖励”三种。所谓“必备”是规定学生人人有一条短绳、一只毽球、一只沙包或垒球(简称“三小件”);“倡导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www.zxty.net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