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法初探
2003-10-22 21:26:11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法初探
  2004-2-13  中学体育网



余杭区乔司职业高级中学: 蔡永伦 曾建军
[内容摘要]本文就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基本防卫术”及运用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等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更快,掌握得更好,并结合教学,促进学校体育文化的我层次开展。根据实际条件进行总结与归纳,这是本文的独创之处,希望能为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简化太极拳 基本防卫术 民族音乐 学校体育文化
太极拳是我们国家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身体锻炼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更快掌握与领会,并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促进作用,笔者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时性接受能力,总结设计了以下教学教法,收致函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基本防卫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
太极拳具有养神、益气、固肾、健脾、通径脉、创气血、养筋骨、利关节的作用。在太极拳动作徐缓而舒畅,均匀而细致的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太极拳具有相当实用的自卫防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并更能领会太极拳中所含的棚、履、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达到劲力内蓄的涵养。
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例;第一组起势动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防守解脱动作。它的意义与作用在于,当被对方从正面双手抓住两肩部时,已方双手由下而上上移,从对方双手的内侧按压对方双臂,从而完成解脱过程。又如“左右野马分鬓”以“左”为例,当对方从左方向已拳击面部时,顺势闪躲,用右手抓住对方右手手腕,同时将左脚插入对方右脚后侧,另将用左臂插入对方左腋下,贴紧对方,快速拧转上体,迫使对方失去重心,向后摔倒。这种典型的攻防动作,在整套动作内还有“左右搂膝拗步”,“左右倒卷肱”,“左右穿梭”及“转身搬拦捶”等不下十余种,而“内通臂”,及“双峰贯耳”等更具有实际的攻击意义。这些动作含意,往往被人们在学习和练习中所忽视。而中学生,尤其是男同学,总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锻炼的一种手段,导致学习及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端正认识,一方面也要结合基本防卫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一个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充满了我要民族文化武术运动的博大精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具和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效果:
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教具及优化教学手段是教学的基础。从教学实践体会;仅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挂图,并用电视录像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加深直观意识。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教具,为教学所用。如教“左右野马分鬓”时有双手体前“抱球”似的动作;光靠提示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在示范时;运用篮球,“抱”于体前,就能使学生更明确动作的要领;又如,“双峰贯耳”等教学动作,同学间可相互演练。这样教学,学生学的积极,领会掌握动作更快,具不易遗忘。再如“手挥琵琶”,“白鹤亮翅”等形象的提示,促进学生的想象思维,加深动作概念的理解,以利动作的掌握。此外辅助教学的方法还很多,要根据不同的动作合理的运用,在教学中应注重示范的位置及示范面等,还要根据教学中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予以变化与改进。从而提高动作质量用教学效果。
三、民族音乐渗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简练的口令驻动作术语提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但在整套动作基本学成之后,免不了枯燥乏味,缺少练习情趣,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www.zxty.net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