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学生早锻炼
2003-10-22 21:23:36
如何搞好学生早锻炼
  2004-1-30  中学体育网

如何搞好学生早锻炼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小学 商远富
摘 要 在新的素质教育形式下要搞好学生早锻炼,必须打破传统的方式,创建新的早锻炼模式,早锻炼的内容要丰富、形式多样;内容的选择要符合科学的原则和要求;早锻炼的管理要合理,责任要明确。全体师生都要自觉、自主地投身于早锻炼中去,提高早锻炼的质量,在早锻炼中受益,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思想。
关键词 早锻炼 身体锻炼 负责制 

早锻炼是清晨或每天上午课前进行的一项体育锻炼,可使整夜处在睡眠状态的神经细胞迅速运动起来,使学生精神兴奋,头脑清醒,并且有组织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而作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早锻炼,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长期以来,早锻炼仅限于学生做早操或者是跑步,数年如一日的早锻炼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大多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应付形势而已,所达到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禁锢了学生个性的发挥,还养成了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
近年来,我校不断致力于早锻炼方面的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要搞好早锻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早锻炼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一定的原则和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要选择一套适合于学生科学的早锻炼方法,真正使学生对早锻炼产生兴趣,在早锻炼中受益,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和要求:
1 早锻炼内容的选择要符合的原则
1.1 全面性原则
早锻炼应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人体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身体的各个局部均按“用进废退”的规律发展,早锻炼能促使新陈代谢的普遍旺盛,使各系统、组织、器官和谐发展。贯彻这一原则应做到:早锻炼的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身心的全面发展,要从适应环境、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机能的功效,陶冶性情,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着手。
1.2 循序渐进原则
早锻炼应有适量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过程,增强体质也是一个由不适应到适应,由弱到强,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因此在早锻炼时应注意体育锻炼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让学生在早锻炼中逐渐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1.3 群众性原则
早锻炼不仅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全体教职工也要参与早锻炼的管理和活动中去,学校应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小型的篮球投篮比赛、足球颠球比赛、跳绳比赛、拔河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比赛中去,体会乐趣,激发早锻炼的兴趣。
1.4 效益性原则
早锻炼要讲求实效,不搞形式,要把体育活动寓健身于快乐之中,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起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身到早锻炼中去,使早锻炼收到良好的效果。
2 早锻炼内容的选择要符合的要求
2.1 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征
早锻炼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同的学生它所承担的负荷不同,因此,要合理控制运动负荷,负荷太小不能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过大又有损于身体,而且影响上午的上课,只有适宜的负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体质的增强。不同的年龄阶段早锻炼的重点不同。
小学阶段的早锻炼应选择有利于儿童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培养儿童对体育的兴趣。
中学阶段应从发展学生运动素质与掌握技术、技能入手,全面发展运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
大学阶段应选择培养学生体育健身、健美、娱乐的能力,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2.2 要符合季节和气候特征
应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早锻炼,气候寒冷时,宜选择耐力性和力量性项目,如中长跑、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气候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www.zxty.net
Powered by iwms